在留学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今,欧洲留学已成为国内学子的重要目的地。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学校排名虽不是衡量留学去向的唯一标准,却仍在留学意向的决策中起着重要地位。那么在选校的过程中,学校排名真的那么重要吗?本文为您详细解读。
在留学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今,欧洲留学已成为国内学子的重要目的地。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学校排名虽不是衡量留学去向的唯一标准,却仍在留学意向的决策中起着重要地位。然而纵观全球几大权威排名机构所给出的综合学校排名,欧洲大多数高校排名均在百名开外。
那么欧洲学校真如排名所体现的如此“不堪”么?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在新一期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高居”全球第146位,于是巴自治“满怀欣喜”地将这个消息张贴在了官网首页。放眼望去,剩下的西班牙高校,前二百都寥寥无几。
事实上,欧洲高校在世界排名上遭遇的“小语种歧视”由来已久。以西班牙为例,往往学校在宣传时都对高校排名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就是因为纸面上能拿出来的谈资确实不多。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我们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学生和家长若是揪住排名不放,就只会对欧洲高校避而远之。
这种情况要从高校排名的评分标准说起。以最权威排名之一的QS为例,在QS的评分体系中分为六个方面,其中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Acaemic Peer Review)占40%;全球雇主评价(Global Employer Review)占10%;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Citations per faculty)和教师/学生比例(Faculty stuent ratio )分别占占20%;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ent Ratio)及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各占5%。
首先在整体样本取得的过程中,某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校”因为样本数量不足或调研难度较大,会有某一项或几项的缺失,可谓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另外“同行评价”这一标准在跨语系的评分体系中必然会由于教学和应用语言的不同带来差异。而论文引用数因为小语种的原因造成的差距就更不必多解释了。但如果切换到学校的某些专业排名,西班牙大部分高校都有数个专业可以冲进世界前100乃至前50。
正因为如此,以西班牙为首的欧洲国家在宣传自身教育资源时往往只提及自身优势专业排名或国内排名,损失一部分注重名校效应的生源是肯定的。但这种情况也实属无奈,在以英语系国家为主导的评分导向中,小语种国家占据天然劣势。
在这里想跟学生和家长们说明一点,在选择欧洲留学时一定不要迷信排名,在确定专业的情况下选择相关领域的优秀学校。过分的追逐名校效应,可能会导致和实际上教学质量更为优秀的高校擦肩而过。
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部分来自网络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如果您有留学方面的需求,与在线客服留言或者提交表单,即有专业顾问老师为您1对1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