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教育体制有哪些优势和弊端?
先说优势:
1.公立大学不收学费。当然这个优势是对于学生来说的,相比于英美的高学费对学生也是负担。
2.学校管理相对自由,只有规定通常毕业的年限(本科6个学期,硕士4个学期),并不会硬性要求必须在这期间内毕业。这个优势是相对于中国大学而言的。相对宽松的学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习或者去做想做的事情。
3.分类明确。综合类大学(universit?t)培养更偏研究(当然并不是说这种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行),技术类高校(fachhochschule)与企业合作紧密,毕业生通常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另外,这种技术类高校在德国的地位挺高,不会像中国的技校那样被贴上“差学生才会上技校”的标签,这样有利于年轻人向不同工作领域的分流。
4.毕业要求严格。这是相对于中国大学而言的。在德国大学、特别是本科阶段,学生的压力还是挺大的,有些学科还存在淘汰机制,考不过中期考试(zwischenprüfung)你就不用来上学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国大学“严进宽出”导致的部分学生一进大学就不求上进的现象。
5.大学的水平较为平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强项,不会出现全国最好的专业都集中在清华北大的情况。这样的好处是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学生不会为了上好大学而挤破脑袋。大家会因为喜欢某个专业去上某一个大学,或者看哪所学校离家近。不过这也有弊端,我在下面讲。
6.教学水平。平均的教学水平高于中国大学。虽然并不是所有教授能力都很高,但整体而言,德国教授团队要比中国的更加货真价实,毕竟在德国想要当上教授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
德国大学的优势还有很多,我就不再多说了,我想大多数人对于德国大学的优点了解的很多,因为有些中国媒体对德国大学毫无原则的吹捧已经把德国捧成天堂了。
德国大学制度的弊端
1.公立大学不收学费。与上面第1条一样。不收学费对学生是好事,对学校可不一定。德国公立大学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且州政府的钱占大头。
2.德国大学的水平较为平均。这与上面第5条是一样的。大学水平平均是一把双刃剑,弊端就是导致德国缺少顶尖大学。过于注重平均的结果就是效率的降低,德国缺少像英美那样的顶尖大学。其结果是:在国际大学排名上德国大学排的最高的也就三四十名。
3.顶尖科技领域一般。德国的强项在于次高新技术,比如高端机械制造等,但在前沿科学领域,比如纳米、生命科学,美国日本还是领先于德国。
4.教职员工晋升制度的问题。要想在德国当教授,那真是长路漫漫。首先拿了博士学位后,要再花几年的时间写一篇长度超过博士论文的文章,并要接受考核,德语叫habilitation,取得在大学授课的资格。然后你就好好在学校教课,然后等着吧。跟美国一样,德国的教授拥有一个教席(lehrstuhl,英语chair),教席数量是固定的,所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青年学者要想当教授,除了学术水平达到了相应水准,还要等着学校的教席出现空缺才能填补上。什么时候会出现空缺呢?一般是原来的这位教授退休了、去世了、或者跳槽了。这意味着青年教师们,慢慢等着吧。在这些青年教师拿到教授席位之前,通常很难有几乎独立领导一个重要的科研项目,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动力恐怕就会下降。而且那些还没当上教授的教师都是“合同工”,合同到期随时都有可能被学校扫地出门。相比较而言,美国的tenure制度能够较好的激发中青年科学家的工作热情。
不过德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修改这一晋升制度,比如引入junior-professor(青年教授)这种岗位。
最后说两点。1)虽然讲了这么多德国大学的弊端,但总体上而言,德国大学为过去几年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称职、合适的人力资源。也就是说,德国大学制度是符合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需求的。比如上面说的德国强在中上等人才的培养,不擅长培养顶尖人才,但德国经济是以制造业、机电、化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这就需要大量的中上等人才,以及技术类高校培养出的能够迅速适应实际生产的工程师。2)但是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产业结构变革速度很快,所以德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对现有的大学教育制度进行修正,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上一篇:去日本留学行李带啥?
下一篇:没有了